77岁“国宝级”奶奶,让我们看见绘本教育的桃花源

新东方   2023-04-18 05:58:42

《十三邀》第七季第一期,许知远和蔡皋老师的对谈,让网友再次注意到了这位有趣的老人。她是中国原创绘本界泰斗级人物,曾获“BIB金苹果奖”,相当于插画界的奥斯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无数网友直呼被她和她的绘本治愈了。她用绘本构建出一个温情又浪漫的世界,让小孩子的童年更有意思,也让无数成人在绘本中收获惊喜。

十三邀第七季第一期 许知远 X 蔡皋

事实上,绘本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它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如今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粲然就是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发现了绘本的价值,从一个读者转变为创作者。她在与儿子共读绘本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阅读方式就是重复地读——孩子因为很小,会想要家长不停地读某一本书。

而这对孩子来说意义是非凡的,词汇与情感等细微的东西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共读中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惊人的变化。而后,她也开始创作绘本,并且建立绘本共读社群,以将绘本推广给更多人。

粲然创作的亲子共读工具书

我们也找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优秀绘本,它们或能深入浅出地向孩童展示充满哲思的主题,又或能以斑斓的色块激发幼儿视觉上对美最直接的体验;

抑或可以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引发儿童的共鸣……期待有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可以发现绘本的魅力,一起阅读。

1

世界是怎么样的

01

《谁说一定要用蓝色画天空》

[加]彼得·雷诺兹 著

玛丽因为一个偶然开始思考:除了蓝色,还可以用什么颜色画天空呢?

在这个问题的带领下,她用新的眼光打量自己周遭的世界,于是发现了傍晚橘红色的天空,发现了天空一点点褪去了红色,又转为黛色、转为黑色,在梦里她又发现了天空更多的色彩。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鼓励孩子突破权威和固有印象去天马行空地创作的故事,恰恰相反,它所强调的是让孩子更深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真实的生命体验中走向拥有更多可能的创造力。

02

《风是什么颜色》

[比利时]安·艾珀 著

这本书缘起于一个盲童的问题:风是什么颜色的?作者用最大的善意和诗情创作了这本书。为了寻找风的颜色,小男孩遇见老狗,遇见大象,遇见溪流,遇见鸟……

在每一场浪漫的邂逅中,他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答案,看不见的眼睛看见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需要用心才能看见的世界。

特殊的是,这本书考虑到了视障者的需求,因此使用压痕、起凸、模切等各种工艺,盲人也可以阅读这本书。同时,普通读者也可以闭上眼睛,用触觉感知风,感知色彩,感知生命的跃动……

在文字和图画的联系中,视觉和触觉的联动中,我们的心得以进入一个看不见的世界。

03

《熊亮·中国绘本》(全十册)

熊亮 著

这套绘本将现代儿童不熟知的乡村生活和寓言故事,通过改编和再创作的手法一一展现,带领孩子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

熊亮如此说:中国童话的奥妙是“万物有情”,小石狮、兔儿爷、树神、灶神、京剧猫……一切事物变得热闹又和气,这就是我想要给孩子的童话世界。

他用绘本巧妙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孩子的世界边界不断被拓展,传统和现代,古代和当下,民俗和未来,在绘本中得到了极好的结合。

04

《疯狂星期二》

[美]大卫·威斯纳 著

这是一本无字图画书,在作者精心绘制的图画中,孩子和家长将进入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是幻想和梦境在现实的投射,对于家长来说,则是理解孩子、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的绝佳通道。

豆瓣读者琦琦茶详细地记录了自己阅读这本无字绘本的感受:

但当剥去了文字的这层外皮时,才真正的专注于图片真正的面目,才发现原来好绘本之所以好是真的有原因,图片真的自己就足够把故事讲精彩了。

给女儿读了5遍《疯狂星期二》之后——每遍讲出来的故事都不会完全相同——我仍然在惊叹书中不时发现的细节……

读完不用学到什么所谓的道理,感受夜晚带来的魔力,说声:哇,真奇怪。足矣。

2

进入知识殿堂的门

05

《从一粒种子开始》

[英]劳拉•诺尔斯 著 [英]珍妮·韦伯 图

植物的生态环境、种子的发芽生长是怎么一回事?这本绘本以独特的蚀刻版画和手绘水彩展示了植物的生命历程

从种子到大树,从接受自然阳光雨露的滋养,到成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并为周围其他生物提供庇护。孩子得以感受自然蓬勃的生机,又能在阅读中培养对植物的兴趣。

06

《一颗完美的蛋》

[美]史蒂夫·詹金斯 罗宾·佩奇 著

这是动物科普绘本,专门介绍卵生动物。作者用剪纸拼贴等方式,向小朋友们展示了卵生动物们各自的生存智慧。

譬如海星选择生产数量庞大的卵来确保后代的延续,一次能产800万颗卵,牛鹂则会把蛋偷偷产在蓝知更鸟的巢穴里。

阅读这本绘本,不仅能收获各种干货,还能帮助小朋友建立一种科学思维,同时从一颗蛋中理解生命的韧性。

07

《地图》(人文版)

(波兰)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

丹尼尔·米热林斯基 著

《地图》(人文版)是一本偏科普向的绘本,它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地理人文都收纳其中,给孩子和家长不少惊喜。

豆瓣读者萝卜萝卜叶如此说:

大本,打开,真是赏心悦目,我女儿很爱的一本书,爱到啥地步,翻N遍。我一个大人,也喜欢这书,全家阅读,都会喜欢的。每个国家的风土人情都画在了地图上,又Q,又精致,又风趣,又介绍了知识,特产,风土人情,无一不在。

08

《二十四节气自然绘本》

肖克之 著

本书是专为3-6岁孩子设计的中国孩子的节气之书。孩子不止会了解到二十四节气的时令、物候,还会知晓相关的谚语、民俗游戏等等。

因为这本书,枯燥的科普变得有趣起来,孩子们仿佛掌握了一把打开复杂的节气知识大门的钥匙。

09

《今天吃什么》(3D镜面绘本)

[日]渡边千夏

读者推荐——

这本书讲的是小猫观看主人做薄烤饼(hotcake)的全过程。做好之前小猫想偷吃的场景非常可爱。孩子读了这本书后,马上想亲自动手做蛋糕。这本书我还给小baby试着看了看,孩子竟然目不转睛,感到新奇和疑惑,作为送给小孩子的礼物真是再好不过了。我是在电视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通过影像的展示很好地理解了本书的奇妙之处。

这本绘本巧妙地利用镜面纸和光的反射,展现了一个小猫看主人做薄烤饼的故事。打蛋器,银色的汤勺……

一个个登场的小道具,不用拿在手里,通过这样一本3D立体书,就能体验做美食的过程。哪个小朋友看了能不心动呢?不仅好玩,而且轻松get厨房烹饪小知识!

3

如何生活 又如何爱

10

《也许死亡就像毛毛虫变成蝴蝶》

[荷兰]皮姆·范·赫斯特 著 丽莎·布兰登伯格 绘

好像只是在平凡的一天,爷爷和孙子只是在随意的闲谈,但话题却逐渐深刻、沉重——孙子克里斯蒂安有许多关于死亡的问题: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死吗?死后会怎么样?爷爷会害怕死亡吗?我们为什么会死?……

绘本用柔软的颜色和温和的爷爷回答了这些问题。沉重的死亡不再是一个避讳的话题,相反,在自由的想象和正视它的勇气中,死亡变得轻盈。

故事的最后,爷爷离开了这个世界,克里斯蒂安天真地写下了一封信,他在信里写道:“也许死亡就像毛毛虫变成蝴蝶,您也可能变成了别的东西,您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某种美丽的东西……”

它未必能真正回答我们关于生与死的困惑,但是它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直面生死的窗户。不问生死,焉知生死。

11

《獾的礼物》

[英] 苏珊·华莱 著

它被誉为生命教育最好的读本,曾获英国鹅妈妈奖。

在自然的季节更迭中,在动物的世界里,我们仿佛能格外感知时间的流驶与生命的兴衰。

带着哀伤且忧郁的基调,獾在寒冬里死去,但他写下了一封温暖的信,告别了朋友,说自己将要去往长隧道。春日里,动物们一起回忆獾给他们的礼物——爱的馈赠、恰到好处的帮助、无私的分享……

生命或许会消逝,但以爱之名所传递的温暖永不消失,并且它们必会在生命的延续中不断被传承。

12

《宝儿》

蔡皋 著

《宝儿》根据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贾儿》改编而成,讲述一个孩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猎狐妖救母亲的故事。

红与黑的撞色,有着强烈的视觉冲突效果,和跌宕起伏的故事一起吸引着孩子。鲜明的红色仿佛就是孩子那颗又纯又热烈的爱母之心,充满了勇气和坚毅。

13

《活了100万次的猫》

[日本] 佐野洋子 著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这些命题,看似简单,家长们却很难以三言两语向孩子说明,甚至家长们自己都还不明生命与爱的真谛。读完这本书,家长却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豆瓣读者评论

豆瓣读者小艳婆婆则记下了这样一个故事:

曾有一个5岁的女孩子,读过这本书以后,她问“为什么猫再也没有活过来?”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于是反问她“如果你是猫,你希望像以前那样一直活下去?还是像这一次一样?”

小女孩想了想,说:“我希望只活一次。” 这便是儿童应当追求的阅读,最有效率的阅读。

4

重要的是阅读

本次的绘本书单,也是希望让更多家长朋友看见“绘本主题的丰富性和其特殊价值”所在。

国内知名绘本推广人粲然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这样表示:我觉得所谓的绘本演读,不仅是大量地读绘本,去让他们能够说出各种各样不一样的话。

最重要的是,在读书的过程当中,跟着他们一起去经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只有这样,他们心灵的词汇才会五彩缤纷。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则说:绘本,是喷涌而出的语言的世界。绘本让孩子感受生的快乐,给予孩子生的力量,也是让成人恢复青春活力的语言的源泉。

总之,绘本阅读有诸多优点,但比起购入绘本更重要的是,家长也需要付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以下是我们找到的一些共读秘笈,家长们可以收藏起来,回家试一试:

1. 以“孩子本位”为前提。亲子共读绘本的核心不在于让孩子学到什么,而在于让孩子感受到爱的能量。孩子在爱的体验中,才能和家长一起在绘本的世界中真正享受,一起冒险,一起探索。

2. 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在与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问题,也可能会表现出对文字和故事的游离,又或者可能会一次又一次请家长不断读绘本,读到家长喉咙冒烟……

无论哪种情况出现,家长都需要保持耐心。《骑鲸之旅2》如此说:共读是借助美妙绘本,父母和孩子日复一日老老实实付出时间厮守,因此在人生途中互相“看见”对方的行为。

3. 家长可以提前熟悉绘本,如果绘本有导读手册,也可以仔细阅读,把握绘本的巧思和故事的深层寓意。

4. 家长还可以设置专门的阅读区域,减少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干扰,并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信在这样的亲子时光里,在双向爱与被爱的体验中,家长与孩子都会收获颇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