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合肥成为科技研学游的“顶流”,全国各地的孩子竞相“打卡”,解锁“科里科气”。继“长三角小记者联动探秘科创之城”活动之后,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合肥晚报、江淮晨报、合肥在线联合举办的“童眼看科创”活动上周再度起航,带领合报小记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科技之旅”。
【资料图】
打卡地点:中国科大先研院“get”收获:探索合肥创新之源
2016年8月16日,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顺利升空;七年之后,合报小记者来到中国科大先研院,走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了解我国在量子通讯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
“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内,与电视上看到的卫星发射如出一辙的控制台,引得小记者们欢呼着冲了进去,好奇地前后左右仔仔细细端详,恨不得自己也坐上去扮演总指挥。通过大屏幕,小记者们直观了解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合肥的地面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以及通过与“墨子号”链接,构建的天体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领略了量子卫星和量子通讯技术带给我们的快捷高效与信息安全。
在创新成果展厅,小记者们参观了“高精度运动感知和定位系统”“实时远程地震监测软硬件一体化智能系统”“云玺云智能印章”等一系列科创成果,并在VR体感互动区亲身体验了源于合肥的“黑科技”魅力,“合肥的科学家和科技企业可太厉害了,是他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小记者赞道。
打卡地点:科学岛“get”收获:与“人造小太阳”面对面
“哇,这个就是‘小太阳’吗?它怎么不是圆形的?”才步入大厅,一看到“人造小太阳”的模型,小记者们就开启了“发问模式”。“人造小太阳”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所自主研发,“学名”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是全球首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它能产生堪比太阳的光和热,为人类提供能源。
“人造小太阳”取得的这些成就,对于低龄的小记者来说很难理解,但是也不妨碍他们对科学家的景仰,“这些科学家好厉害啊,他们代表合肥、代表中国,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实力。”最令小记者们兴奋的是,他们真正走到了“大国重器”面前,近距离参观“人造小太阳”。这极为难得的机会,瞬间“点燃”了小记者们的热情,即便是一路沉稳的高年级孩子,也忍不住拿出手机“拍拍拍”,“在合肥,最常听到的‘大国重器’就是科学岛的‘小太阳’,没想到今天不但能看它的‘真身’,还能和它合影,这趟科技之旅太值了!”
打卡地点:科大讯飞“get”收获:倾听中国“AI声音”
“星火大模型,你能给我介绍一下科大讯飞吗?”“星火大模型,给我画一幅清明上河图吧”……走进科大讯飞AI智能展厅,对标ChatGPT的“星火认知大模型”吸引了合报小记者,他们兴致勃勃地与之对话,感受来自中国AI的“智慧涌现”。
在“星火认知大模型”前,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向它提出问题,体验其在语言理解、知识问答、画面生成、数学能力、逻辑推理等多模态能力。“星火”思维清晰、回答准确,令小记者们大为惊叹:“太厉害了,我不会的问题它都能回答,它真是能听会说可思考。”现场体验了还没过瘾,小记者们纷纷拍下了“星火”下载二维码,期待回家之后利用它“做些大事儿”,“我想让它做我的老师”“我一个人在家时,可以和它聊天”……
向AI说一段话,就能立刻转换成孙悟空、蜡笔小新等不同音色;给AI几个关键词,就能立马生成一张图片;将试卷上传给AI,就能知道自己得了多少分,还能分析出自己的薄弱之处……在讯飞AI展厅,小记者们还体验了AI音色转换、个性化捏脸系统、智能阅卷系统、AI作画的神奇,了解“AI+”的多领域应用。
除了“打卡”合肥科创高地,小记者们还走入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听记者、摄影、编辑、主播讲课,还结合这些天的所思所想所感,亲自动手做了一份报纸,为这趟科技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靓/文 庄道龙 高勇/摄